瞭解真相才是對歷史負責,看看現今台灣的官場現形記!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黨意不可違!羅同志以後別打嘴砲了!─秦靖


黨意不可違,羅同志以後別打嘴砲了!─秦靖

羅淑蕾這種明顯說一套做一套的政治人物,在台灣不只可以生存,還活躍政媒兩界,充分顯示台灣社會的落後與台灣多數人的愚蠢!

爆發九月政爭以降,國民黨立委羅淑蕾屢用「手段粗糙」、「毛骨悚然」、「把鬥爭拿來拚經濟多好」等詞句批判馬總統。也針對特偵組監聽國會議長,直言非常嚴重。

然而,這個在螢光幕前大談是非正義,飽受媒體聚光燈關注的羅委員,前天卻突然軟化了。

筆者許多朋友都非常期待這次的倒閣案能走出藍綠對決的宿命,以民意為依歸,莫不期盼幾位號稱「國民黨良心」的立委能幡然起義,倒戈順應倒閣,終結政治亂象。

但他們都失望了!第一時間投票結果出爐,執政黨與在野黨票票滴水不漏,朋友們在臉書痛批是非曲直終究敵不過政黨對決。

那些唱得好聽、演得精彩的政客,人民千萬別再被騙了!


倒閣的淚與笑─林濁水


倒閣的淚與笑─林濁水

倒閣失敗後江宜樺笑逐顔開和㙲馬立委抱成一團,民進黨團則悲憤到不行,黨團會議中途立委奔淚奪門而出。

民進黨利用關說案引爆的馬政府空前危機倒江不成反而內鬨得東倒西歪,真是不可思議,台灣奇蹟堪稱再添一件。

不過江閣笑得那麼開心,真的表示馬政府的危機真的已經解除了嗎?

恐怕只能套句馬總統自己講過的一句話:「高興一天就好」。

無論如何,藍立委在國會以67票贏過45票並不表示藍立委全額相信馬總統和江院長從此會帶領他們迎向勝利的2016,相反的他們知道國會的表決一點也不可能推翻民意對馬政府極度不滿意的現實,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更加憂心忡忡了。

那麼,民進黨失敗固然應該反省,但到底沒有必要像現在一樣的亂成一團。



無論如何,民進黨發動倒閣本來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針對的是馬而不是江。

既然政府既無能又濫權令民怨沸騰關鍵都在馬不在江,倒閣成不成功,馬換不換閣揆其實都不會改變民眾對馬的強烈不滿和和不信任。

依TVBS調查,2012年3月馬總統民意滿意度掉到28%、不滿意度升高到50%,9月18日民主進步黨和台灣團結聯盟對陳冲提不信任案,9月22日表決;倒閣案以46比66票被否決,但是馬總統聲望不只沒上升,滿意度反而保不住20%,一路跌到9月26的13%,不滿意度則上升到69%。

2013年2月換閣揆,江宜樺上台,總統民氣也不只沒有改善,一直跌到11%、9.2%,還順便把江的不滿意度一路從兩成多帶動到五成以上。陳沖時期閣揆聲望追隨總統而下滑,不受國會倒閣失敗而有什麼不同的趨勢,我們實在看不出在這次倒閣事件中會有什麼不同。

這好有一比:

2005政府高層弊案爆發,三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陳水扁總統滿意度掉到10%,2006年陳水扁貪瀆案爆發,藍營乘勢發動總統罷免案,6月27日表決,無法超過2/3法定門檻,罷免不成立。

對總統的罷免等於對總統的「不信任」,國會不通過罷免一點也不等於總統從此獲得人民信任,陳總統的民意滿意度一直維持在10多%,直到民眾對他的不滿澈底拖垮了民進黨2008的總統和立委選舉為止。

看過民通黨保扁成功接着2008大敗的前例,今天絶大多數的藍營立委被迫保江,又保成功了,怎會不痛在心裏口難開,淚水往肚子裏吞?

事實上,在整個關說案國民黨內鬨的過程中,國民黨無論是地方諸侯或立委,陷入忠黨挺馬和避免被馬拖累的兩難中,諸多言行早己窘態百出了。

現在,倒閣失敗的也流淚,護閣成功的也流淚,台灣真是詭異到不行的國家。

為什麼要讓一個社會,甚至自己都高度信任的領袖經年累月地繼續坐在大位上拖累國家、政府、自己鐘愛的政黨和自己的前途,卻一點辦法都沒有呢?

保守黨柴契爾夫人和工黨布萊爾英國當代最傑出的兩位首相。

一個領導英國經濟復興,使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成為一代顯學,;另一個則使英國在「老式社會民主」和「新自由主義」之外,走上紀登斯的「第三條路」,同樣使新社會民主主義在全球引領了一代風騷。

在「切合時代精神」的條件之下,他們兩人先後都領導自已的黨連贏三次大選,但同樣的,在他們的「時代任務已經完成」後被英國的「制度」請下台。

柴契爾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復興了英國政經濟使柴契爾三連任,卻也拉大了貧富差距,按例他首相可以當到國會議員任期結束,但1990年就因為保守黨不再支持她當黨魁而宣布辭職。

接着上台的東尼•布萊爾1997年大選完結時,他擁有歷史上英國首相最高的支持率。

在國內事務上,東尼•布萊爾在衛生和教育事務上增加公共開支、落實最低工資、調高專上教育學費、進行大幅度憲法改革下放權力到蘇格蘭和威爾斯,加快北愛爾蘭和平進程,至於經濟也表現良好。

但他2011全力支持911事件後美國的反恐戰爭支援美國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使他遭受到各界強烈的抨擊,2006年5月支持度跌到只有26%,成為戰後最不受歡迎的工黨英國首相,以色列對黎巴嫩的攻擊造成無辜傷亡事件後,聲望更加下滑,於是他和柴契爾夫人一樣不再受到國會黨團支持而下台。

英國的制度使極端傑出的柴契爾和布萊爾能在民意支持和國會信任的條件下分別在長達11年和10年的時間內充分揮灑才情貢獻國家,但同時也在他們的時代任務完成後明智地讓他們下台。

至於國會一旦不受人民信任呢?

在10月4日的【華山論劍】《倒閣VS.解散國會 轟轟烈烈上場》中,我也介紹了法國和日本當國會多數和總統或總理及民眾多數的政策方向不同時便順利地由總統或總理解散國會而解除信任僵局。

不幸我們的制度中雖也有解散和倒閣兩種設計,但遇到僵局時卻一個都用不上,結果是只能讓完全失去社會甚至同黨國會議員信任的總統賴在位子上虛耗,沒有一點辦法,這實在令人憤怒且憂心。

從2000到現在,台灣在這樣僵局中已經虛耗13年了,我們真還要把這樣的爛體制繼續死守下去嗎?

15日倒閣失敗後,我們終於聽到蔡英文等幾位民進黨領袖說我們應該進行憲政體制的改造了。確實,早該如此了,那麼大家就勇敢努力地走下去吧!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官場現形記》聊天氣戴草帽,馬王5度握手演很大



《官場現形記》聊天氣、戴草帽,馬王5度握手演很大


馬英九總統發動「鍘王」政爭後,馬、王零互動且關係陷入冰點,昨兩人首度在國慶大典碰面「演很大」。


原來是夫人有交代。



雙方先在府內聊運動、天氣,並在公開場合五度握手,隨後在觀禮台上欣賞表演時,一頂遮陽帽再度化解尷尬,馬一句「你戴我就戴」,兩人一起微笑戴上帽子,共演和解戲碼。

儘管馬英九收起當初「鍘王」時的冷血面孔,改以笑臉迎王,但府黨並未停止「排王、鍘王」的動作,除了堅持訴訟照打,王被撤銷黨籍的處分也未有任何變動,府方還強調,目前仍未打算恢復王金平昔日參與的「五人小組」運作。

王︰本來就沒有冰,那來的破?

會後媒體詢問是否與馬破冰和解?

王金平說:「本來就沒有冰,那來的破?」本來也沒什麼好和解不和解的。

馬英九發動「鍘王」政爭後,王金平始終維持「尊馬」基調,他昨以國慶大會主席身分致詞時,細數馬當年競選口號「黃金十年」以及八項國家願景政策,還祝馬總統政躬康泰。

接下來八分鐘的「國慶禮讚」時間,王金平入府恭請總統蒞臨會場,為政爭發生以來馬、王首度會面。

據府方轉述,馬總統伉儷與王金平在府接待室有五分鐘的時間互動,馬主動趨前握手表示歡迎,還說一大早看到王運動返家的新聞,詢問平常都在那裏運動?王則回答,在實踐大學附近的雞南山步道。

馬還向王表示,「今天天氣很好」,王則回說,「外面艷陽高照,適合慶典的氣氛」,馬接著感謝王擔任國慶籌委會主委的辛勞。

接著馬總統步入國慶會場,王金平緊隨在後,馬致詞時,以「大會主席、立法院王院長」稱呼王。馬致完詞後兩人在媒體鏡頭前緊緊握手三、四秒鐘,王釋善意拍馬手背。

在約五十分鐘的表演活動中,起先馬、王兩人不知道要說什麼,加上中間隔著馬的夫人周美青,馬、王沒有互動,只有王、周交談,但隨後藉由一頂遮陽帽化解尷尬。

當時王先問周,是否要戴大會準備的遮陽帽,周微笑不要,馬問王要戴什麼?這才知道座位下有遮陽帽,並問王有沒有,接著馬一句「你戴我就戴」,兩人一起戴上遮陽帽展現笑顏。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鍘王金平與文化大革命



鍘王金平與文化大革命                                                                                                 李蔚

國民黨鍘王案發展到今天,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文革。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場一九六六年到七五年發生在中國的政治運動,是中國人政治文明進程的嚴重倒退。而此時此刻發生在台北政壇的王金平案,從起因、運作到論述方式,卻也和中國的這場浩劫頗有相同之處。
 
文革的發生有遠因有近因,歷史學家各有側重觀點。但有一個廣為各家認同的說法,是毛澤東在上世紀五零年代中期,由於「大躍進」等一連串的政策錯誤,被迫退居領導第二線,由劉少奇接手政務。

但毛澤東利用了人民的不滿發動文化大革命,意圖從劉少奇手中奪回權力,群眾舉著「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大旗,各地官署遭到衝擊,幹部被揭發批鬥。

國家統治機器被全數砸爛,毛澤東個人的意志決定一切。
 
在王金平案裡,我們似乎也看到了國家最高領導人「自我否定統治體制」的癥侯。如同許多政治評論者都舉出來的,近兩年來馬英九所推動的重要政策,例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協議或者核四公投案,都沒能獲得立法院的即時支持。

許多人相信,這是讓馬英九以不成比例的手段,必欲除王金平而後快的根本原因。
 
在文革期間,「革命」成了政治實踐最高的價值。

但「革命」的內涵究竟是什麼?

怎麼做是革命,怎麼做不是?

並沒有一個文明客觀的標準─凡事毛澤東說了算,領導人的意志和言談就是一切。
 
王金平案的關鍵字則是「反關說」。

發動這波鬥爭的馬英九緊抓對柯建銘的監聽譯文,做為下重手開除王金平的唯一證據。

姑且不論「監聽A案查B案」這種事情合不合法,王金平即使真的為柯建銘關說了司法個案,應該循什麼樣的管道調查真相?

該負的是政治責任、行政責任或是刑事責任?

在在都有再斟酌、再調查的餘地,先確認真相如何,再課以相應的責任,這才是體制下的正辦。
 
但馬英九和扈從、應和他的一批人士,他們不和公眾討論上頭這些問題。他們要公眾相信的是:
 
罪名是確定的:如果這不是關說,什麼才是關說。
 
動機是良善的:要導正台灣民主法治發展最恥辱的一件事。
 
程序是正當的:監聽譯文轉為行政調查合法且無洩密問題。
 
檢察總長甚至自己扮起大法官:這就是憲法四十四條所訂的「院際糾紛」。
 
所以結果只能有一個:這個樣子的王金平非走不可!
 
坦白說,不管是王金平的「關切通案」、「練肖話」或者柯建銘的「安慰說」、「應付說」,事實上並不能說服筆者,民意調查也顯示一般民眾相信的也不多。

因此到這裡,一定有人要爭論:「難道王金平的行為不用處理嗎?民眾應該容忍關說嗎?」
 
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再回看文革歷史。


事實上當年被老實巴交的農民揪上台,戴上高帽子的中共幹部中,平日多吃多佔、魚肉百姓、欺男霸女的惡棍所在多有。

事實上,就是因為基層充斥著這樣的幹部,才讓毛澤東得以登高一呼後全國響應。它們並不是不能解決問題,相反的,發動這樣的運動不但可以解決,而且是以大快人心的方式除去問題。

這恰恰是文革式政治運動的魔力所在。
 
不只文革,義大利的法西斯、德國的納粹運動,都是當權者先設定一個至高無上的價值,但同時告訴群眾,現行體制已經腐朽敗壞,不通過「人民民主專政」,就無以實踐這個群眾共同心嚮往之的價值。

 任何在當時有能力約束領導人意志的專業部門,要不就令其濫權,不然就繞開,繞不開就砸爛。
 
這樣的運動,能夠在短期間內實現領導人對人民承諾的光明美好。但整個國族將因為政治權力的猛虎出閘而付出沈痛的代價。
 
這就是「鍘王案」所曝露的最嚴重的問題 。

打從一開始,特偵組就不願意面對「監聽A案辦B案」的合法性問題。

接下來馬英九、江宜樺在本案調查(不論是司法還是行政)還沒有完成的情況下,不管「王金平關說」的案情還有多少有待證實的斷點,更不等立法院啟動自律機制,堅持由行政部門發動清理國會議長的行動。

而江宜樺更是以被監督機關首長的身份公開受訪,對監督機關的首長人選指指點點,憲政分際蕩然無存。
 
最後就是馬英九在國民黨考紀會開會前,搶先以主席身份表態「王金平應該被撤銷黨籍,離開立法院」。

這一段十分鐘的講話,讓國民黨考紀會永遠失去公信力。

從這樣的角度看,主導「鍘王案」的馬英九,和發動文革的毛澤東事實上沒有什麼不同。
 
最後,筆者想談一下關於「文革」這個詞。

在台灣的政治評論中,經常有評論者提到它,特別是用在以比較激烈的手段反對政府的公民運動上。但是筆者認為,手無寸鐵的民眾或學生,或許可以是農民革命的陳勝、吳廣。但絕對不可能發動文革,至多是在裡頭演個紅小兵。

這其間最關鍵的差別在於,農民起義可以從其中產生新領袖,也可能全盤改寫政治的遊戲規則,儘管不一定成功。但如果是文革,發動者必定是原本在體制就握有權力者,而運動的成果,最後也必定歸於獨裁領袖。
 
文革和公民反抗外型相似,但底蘊完全不同。

從事政治評論者應該要能看清其中的界線。而一旦把事件定性為「文革」,更不能只看到打砸搶的紅衛兵,而看不到後頭那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毛澤東。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自戀馬英九」為「強迫馬英九」出氣

「自戀馬英九」為「強迫馬英九」出氣                                  沈政男

馬英九政治性格的兩大特點就是自戀與強迫,自戀者認定自己是世上最美最強,強迫者重對稱守秩序求整齊愛省錢吃燒餅絕對不能掉芝麻否則就像大便沾到褲子那麼丟臉。

馬英九的自戀又強迫,最經典的表現,就是當了民選首長以後,周遊台北市立醫院接受年度健檢,一年一家,十二年十二家,每家完美過關,所有主治醫師稱讚我頭好壯壯,好寶寶第一名。
 
自戀又強迫,會有加乘效果,強迫傾向促使求完美,更能滿足自戀需求,但也會相互衝突,有時強迫性格說不能不能,不能干預司法,老師有教課本也有寫,但自戀性格卻忍不住探出頭來說不行不行,不干預個案,這口氣嚥不下。


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待馬英九兩次干預司法個案,最容易說明何以這個人一方面信誓旦旦說不干預司法,另一方面卻明明白白干預司法。

黃世銘眼見自己將因為濫權監聽被砍頭,前天趕緊抱住馬英九,要死大家一起死那般地爆料,「馬英九在9月6日特偵組開完記者會以後,數度跟我通電話談關說案」,總統府聽了趕緊出來說只是關心特偵組處理方式,不是指揮辦案。

拜託,這案子司法部分9月5日才偵結,馬黃兩人於8月31日與9月1日就會面,完完全全是總統把手伸進偵查中的司法個案,而9月6日以後馬黃繼續通話,也是干預司法個案的延伸,再狡辯說只是單純的行政關切也沒有用。

 
另一件今天報紙刊出的「馬英九眉批投書」也一樣。

前法務部次長李進勇昨天召開記者會說,馬於2010年曾於律師陳長文在聯合報的投書上批註意見,要當時的法務部長王清峰研究向偵辦太極門案的檢察官侯寬仁求償,法務部事後直接去函要求高檢署調查侯有無行政疏失。

總統府出來回應說,只是「請首長參考學者意見」,問題是侯寬仁是誰?侯寬仁不是台灣千百個檢察官裡的路人甲乙啊,他就是當年起訴你馬英九特別費案的檢察官。
 
再拗說不是干預司法個案嘛。

其實強迫的馬英九也知道身為總統不應該下條子要法務部長去查單一檢查官,但自戀的馬英九就是忍不住,因為自戀者最恨人家冒犯,睚眥必報,絕對不會放過任何傷害自尊的人。
 
強迫的馬英九也知道不應該一再向黃世銘追問關說案,但自戀的馬英九就是忍不住,為什麼?因為涉嫌關說的不是別人,就是那個屢屢讓立院議事便秘導致我施政落屎的王金平啊,就是這傢伙害我民調直直落,從馬一百變成馬零九,滿意度零九。

高檢署檢察官侯寬仁︰馬特別費進口袋 就是貪瀆



高檢署檢察官侯寬仁︰馬特別費進口袋 就是貪瀆 

當年起訴馬英九涉特別費貪污案的現任高檢署檢察官侯寬仁表示,馬英九涉特別費案獲判無罪,是老百姓給他一個機會,但馬不知反省、檢討,如今才會陷入另一個風暴。

侯寬仁指出,馬對於特別費為何進入私人口袋,始終沒說清楚,「是欠社會大眾一個說明」,當時自己堅持「大是大非」起訴此案,馬卻指控此案筆錄製作不實,以抹黑檢察官方式為己脫罪;甚至還下條子,指示前法務部長王清峰必須查辦懲處,「馬也欠我一個道歉!」

馬下條子追殺 欠我一個道歉

問:你當年為何決定起訴馬英九特別費涉貪污案?

侯寬仁答:當時台北市長的特別費是每月卅四萬元,支領方式是一半要用領據,一半要用單據,用領據支用的十七萬元直接撥到馬英九的戶頭,但馬沒有使用,反而每個月匯廿萬元給他太太,八年下來,我們查到馬差不多匯給他太太一千多萬元,依法,特別費是要「因公支用」,相關會計及審計人員作證時也持同樣看法,甚至最高法院也認同要「因公支用」。

外界指特別費是「歷史共業」,但所謂歷史共業應是相沿成習的問題,首長要怎麼使用這筆錢,不加以追究,但是「不能不用」,馬的問題就卡在「根本沒有使用」。

大水庫理論 最高院也不認同

問:你起訴此案後,馬在法院提出「大水庫理論」抗辯,你對此有何看法?

答:這純粹是馬為了事後解套想出的一個理論,前最高法院院長楊仁壽日前受訪時曾說,最高法院不認同「大水庫理論」,楊仁壽還質疑檢方為何沒針對「大水庫理論」加以指摘、上訴。

我們國家的預算制度是年度預算,年終沒有用完,是要繳回國庫的,「大水庫理論」是把預算的年限打破,只要他八年任期內都還算,這明顯違背預算制度。

依法,一筆款項進來,跑到那裏去,那就彰顯當事人的意圖,馬當時薪水十四萬多元,每個月匯廿萬元給太太,其中有些是特別費的錢,這是很明顯的詐欺及侵占公款行為,「如果這不是貪瀆,那什麼才叫做貪瀆?」

這不是貪瀆 什麼才叫做貪瀆

問:當時起訴此案後,有承受到什麼壓力嗎?

答:雖然我是此案的承辦檢察官,但當時的查黑中心是團隊辦案,最後要討論形成共識才會結案,依照法律及所調查的證據後,我們認為應該要起訴。

馬曾擔任過法務部長,有共事之誼,要起訴馬先生,也是一個痛苦的決定,畢竟人還是有感情的,我當時是堅持「大是大非」,不管外界有多大壓力,我還是默默承受。

問:馬為何要控告你涉筆錄製作不實?

答:此案起訴後,案子到法院,馬提「大水庫理論」欲解套,並開始攻擊我涉筆錄製作不實,這一點,我個人非常不諒解,他可以為自己解套,那是他的權利,但不能以這種手段來攻擊起訴的檢察官,更惡劣的是,他把錄音帶給媒體,我後來比對他提供給媒體的譯文,發現故意略去其中的不少重點,我算了算,共有卅九處,像是證人吳麗汝(台北市府員工)明白回答「要因公支用」,這都刻意被省略掉。

問:被控筆錄製作不實一事,對你有何影響?

答:外界因此誤認為筆錄是不實的,導致傷害到我們檢察官的形象,弄到好像我們是故意要羅織罪名,要誣陷他,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講白一點,吳麗汝的筆錄,只是此案幾百份筆錄的其中一個筆錄,也可以摒棄這個筆錄不用,但他是以這種抹黑檢察官的方式,來為自己澄清。

我們現在冷靜想想,馬先生從來沒對外說明,特別費進到他口袋,為什麼會這樣,「其實他欠社會大眾一個說明」,特別費若不涉貪瀆,為什麼後來要談除罪化,若沒涉貪瀆,就根本沒有除罪化的問題。

但是馬透過操作吳麗汝筆錄涉嫌製作不實的方式來抹黑我,甚至還提告,不起訴後還再議,交付審判,對我來講,「他(指馬英九)也欠我一個道歉」。

此案雖判無罪,那是當時他聲勢如日中天的一個氛圍,「是老白姓給他一個機會」,馬先生在此案後,沒有自我反省及檢討,如果有反省,他今天就不會這樣處理王金平涉關說案,貪瀆絕對比關說嚴重,他對此關說案那麼「大是大非」地處理,那當時,他對自己的貪瀆,是如何地面對?

問:日前李進勇揭露馬英九曾下條子給前法務部長王清峰,要求查辦你,你的看法?

答:我知道這個消息後很訝異,因為,以一個總統的高度,居然做這樣的介入。我與馬先生、陳長文律師,在特別費案中都算是當事人,特別費案都定讞了,馬告我筆錄製作不實涉偽造文書罪的部分也不起訴了,居然還由「陳長文做球(投書媒體),由馬來揮棒(剪報下條子給法務部長)」,要求法務部必須對我被控筆錄製作不實做出懲處,之後,我被記申誡一次。

大家可以想像得到,總統下條子給法務部長,法務部不懲處,有辦法交代嗎?

問:這個申誡對你有何影響?

答:司法人員很少被懲處,有懲處的話,當年考績就是乙等,我因此連續三年有兩個乙等,當時並不是只有這個事情,同時還有好幾個案子在查我,包括太極門的事情,還有一個土庫棄土弊案,都在查我偵辦過程有沒有違失。

我當時不曉得為什麼一直查我,現在印證了,馬下條子之後,就開始調查我很多事情,「如果這不是追殺,那什麼才叫做追殺!」

問:你對最高法院後來駁回檢方上訴馬特別費案的看法?

答:最高法院就一些得為職權調查事項,還是可以將案子發回重查,既然最高法院不認同「大水庫理論」,這部分即使檢察官沒有指摘到,其實是可以再發回,但最高法院沒有這樣做,所以在短短一年內,一、二、三審就確定,速度很快,這在貪瀆案來講,實務上是很少見。

問:馬鍘王,自己卻深陷風暴,你怎麼看?

答:司法人員在執法時,要注意兩項重點,一個是「正當的法律程序」,一個是「發現真實」,發現真實後,再來適用法律,馬沒有遵守程序正義,而且未審先判,王當時人在國外,沒有給他說明的機會,更何況後來還爆發監聽國會事件,這更是憲政層次的問題,難怪會受到很大的質疑。

即使王真的是關說,適用法律也要符合比例原則,怎麼處分,也有一定的處理原則存在,不能由馬個人說了就算。

舉例,基隆市長張通榮關說酒駕案,一審也判刑,國民黨當時將他停權三個月,並沒有撤銷黨籍,這麼嚴重的事情,監察院彈劾兩次沒過,也因此,處理王金平的事情,應符合比例原則。

問:現在還有單位在調查你嗎?

答:監院還在調查筆錄製作不實案,今年八月十五日還約談我,事情隔那麼久了,國家機器一直在調查我,這幾天馬先生下條子的事被揭露出來後,難免會讓人懷疑,背後有一隻操控的手。

時間回到過去 還是會起訴馬

問:若時間回到過去,你還是會起訴馬嗎?

答:司法人員應都會做同樣的決定,當年查黑中心是集體辦案,後來參與的檢察官都說,(馬涉貪的案情)比想像中還嚴重,有公訴蒞庭的檢察官看了案卷以後,想法也跟我一樣,如果今天馬是當檢察官,我相信他也是會這樣處理(指起訴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