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真相才是對歷史負責,看看現今台灣的官場現形記!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中國歷史上的愚民政策和愚君對策 ─子任


中國歷史上的愚民政策和愚君對策 ─子任

有人曾總結出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定律」

象牙筷定律、兔死狗烹定律、包圍定律、敵戒定律、朋黨定律、黃宗羲定律、五世而斬定律、權大欺主定律、皮毛定律、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定律。

這些「定律」總結得都不錯。不過,筆者覺得仍不全面,起碼應該再加進一條:「上下相愚定律」

所謂「上下相愚定律」,即指在專制社會裡,統治者必然實行愚民政策;「愚民政策」的實施,又必然在朝野產生「愚君對策」。是謂之「上下相愚」

上下相愚」的結果,是上有昏君、下有愚民,劣勝優汰、道德沉淪,社會黑暗、謊言紛紜,腐朽落後、積弱積貧。

一,統治者自作聰明的「愚民政策」

歷史上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某些在野的知識份子,並非專制核心層的一員,卻熱衷於殫精竭慮地為統治者出謀劃策。

較早為統治者無私貢獻「愚民政策」這一「招」的專家,當推老子李聃。

他說:「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是以聖人之智,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民 無知無欲。」

孔聖人也持這樣的政見,他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後人「為賢者諱」,認為老子和孔子的話可以作另外一種解釋,如將老子所說的「智」解釋為「巧詐」,將「愚」解釋為「質樸」;將孔子的話重新斷句……其實無 非是在玩文字遊戲而已。

在老子看來,人民難以管理,就在於他們有智慧。

高明的政治家,不是使人民凡事都明明白白,而是要讓人民變得愚蠢起來─如果人民都變成了沒有智慧和欲望的傻子,那天下也就穩定了。

理論與實踐相比往往是滯後的。其實早在老子還沒出生的時候,西周的國君們就知道搞「愚民政策」了。

周厲王「弭謗」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當時,周厲王為了防 止臣民議論朝政,大搞特務政治,人民沒有任何言論自由,在路上相見連招呼都不敢打,只能用眼色示意。人們都不敢說話了,周厲王便認為天下穩定,還得意洋洋 地向大臣召公炫耀此事。豈料不久便發生了「國人暴動」,周厲王被流放。

而在中國歷史上正式推行「愚民政策」的皇帝,還要首推那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秦始皇。

之後,每一個朝代、每一個皇帝,都將「愚民政策」視為加強統治的法寶。

實行「愚民政策」的辦法主要有三個:

是壓制輿論,封鎖資訊,濫興文禍,禁毀書籍。

秦始皇、李斯們「焚書坑儒」,就是想封鎖資訊,鉗制思想,讓人們變成瞎子、聾子;他們剝奪人 民的言論自由,讓人們都變成啞巴。

人民眼不得見、耳不能聞、口不敢說,成了瞎子、聾子、啞巴,這樣,獨裁者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作威作福了。

中國歷史上愈演愈烈的血腥文字獄,以及清朝的大規模查禁違礙書籍運動,即是「愚民政策」的經典之作。

二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除了暴力恐嚇,統治者還找出一種對專制統治有益無害的理論作為指導思想,藉以馴化人民。出這一餿主意的是一名大師級專家,叫董仲舒。

他主張將儒家學說作為官方思想,以此「教化」人民。

他在給漢武帝的上疏中說:「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由此導致 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種將思想定於一尊的惡政,使中國人在科學、文化諸方面喪失了獨立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此後中國社會再也沒出現過「百家爭鳴」的盛況。

三是自我神化,欺世盜名;編造謊言,粉飾太平。

獨裁者們為了證明自己「受命於天」、「唯我獨尊」、「天縱英明」、「天賦異秉」,總喜歡編造些神話、鬼話,什麼太后懷孕時「蛟龍附體」、「夢日入懷」;什麼皇帝出生時「赤光照室」、「紫氣充庭」

總之皇帝不同于凡人,是「天之子」,超凡入聖,君權神授,官權君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凡是皇帝說出的話,都是金口玉言,一句頂一萬句;凡是皇帝做的事情,都是偉大英明,永遠不會有錯。

同時,統治者們還要不停地製造些假典型、偽經驗供全國臣民學習,用謊言惑眾,以空話治國,粉飾太平,自欺欺人。

總之,「愚民政策」的精髓,就是通過隱瞞、欺騙和恐嚇,使人民變成蠢材和白癡。這樣,統治者就顯得英明而偉大,其專制統治便會得到不斷強化。

二,使獨裁者變蠢的「愚君對策」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面搞「愚民政策」,下面自然就有「愚君對策」

魯迅先生曾講了一個「紅嘴綠鸚哥」的故事,總結說:「所以皇帝和大臣有愚民政策,百姓們也自有其愚君政策。」

將百姓愚弄皇帝的辦法說成是「政策」,似不太確切。

紅嘴綠鸚哥」的故事,歷史上不見得真發生過,卻反映了老百姓愚弄、欺騙皇帝的智慧,非常典型。

《韓非子》裡也記載了一個愚君故事。

齊宣王酷愛射箭,能拉開三石之弓。

齊宣王身邊的馬屁精們在試拉這張弓的時候,都裝作使出吃奶的勁也拉不開的樣子,說這弓足有九石。齊宣王於是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是大力士,「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用九石。」

這種類型的「愚君」極為普遍。

特別是上級在某領域有所愛好、有點特長,其下屬一定會百般阿諛,吹牛拍馬無所不至。

於是,獨裁者的自我感覺越來越好,逐漸失去 正確的判斷力和思維能力,變得越來越蠢。

正如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衣》中所講的,皇帝明明在街上裸奔,卻在大臣們的奉承下自以為穿著世界上最美的服裝。

甚至,獨裁者說句屁話,下面也會煞有介事地當作「金口玉言」、「英明論斷」,組織學習、全面貫徹。

舉國之人都在認認真真說空話,扎扎實實走過場。

村騙鄉, 鄉騙縣,一級一級往上騙,一直騙到金鑾殿。

這類「愚君」,旨在討上級的歡心,貌似無大害,其實如同慢性毒藥,使上級慢慢變蠢,四處裸奔,至死而不悟。

還有一種「愚君」,是蒙蔽、欺騙上級以售其奸。

乾隆在歷代皇帝中算是聰明人了,有一次他問大學士汪由敦:「你天不亮就來上朝,在家吃過點心了嗎?」

汪由敦回答說:「臣家裡窮,早餐只吃了四個雞蛋。」

乾隆大吃一驚,說:「一個雞蛋需十兩銀子,四個就是四十兩。朕尚不敢如此奢侈,你怎麼還說家裡窮呢?」

嚇得汪由 敦只好含糊其詞,敷衍過去。

無獨有偶。光緒皇帝每天吃四個雞蛋,禦膳房賬上記的是花費三十四兩銀子,合一個雞蛋值八兩多白銀。

一次,他問師傅翁同龢:「種貴物,師傅可曾吃過?」

翁同龢知道是太監們搞鬼,但一想,如果說了實話,就會得罪太監們,便說:「這麼貴的東西,臣也就在祭祀大典的時候偶爾吃一點,平時也吃不起。」

 可見,清朝的皇帝們可能都認為雞蛋是貴重食品。

而更多的時候,是下級被迫欺騙上級,不敢將真實情況向上級反映。

愛聽好話,是人的天性。

特別是獨裁者,天天被馬屁精包圍,往往就自以為聰明睿智,英明神武,明察秋毫,高瞻遠矚。

聽奉承話慣了,他們尤其聽不得逆耳之言,誰若說了實話,無異於「逆龍鱗」,多無好下場。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不勝枚舉。所以,大家就都學乖了,上司喜歡聽什麼,大家就說什麼。

此乃「被迫愚君」

如秦二世胡亥耽於淫樂,趙高便對他封鎖消息。

胡亥隱約聽說義軍蜂起,天下大亂,問趙高是怎麼回事,趙高乃解釋說:「不過是些小盜賊而已,成不了氣候。」

讓胡亥 安心在宮中玩樂。

直到趙高派女婿進宮去殺胡亥,胡亥才明白過來,埋怨身邊的一個太監說:「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真實情況?」

太監說:「我不敢說啊。我若說了實話,早就被你殺了,怎麼能夠活到今天?」

隋煬帝的例子也很典型。

他喜歡聽好話,群臣就報喜不報憂。

有個宮女向他反映說,外面有人造反。

隋煬帝反而認為她 在惑亂人心,當即殺之。

於是誰也不敢在他面前說實話。

在天下亂成一鍋粥、事實上他已被困在揚州行宮寸步難行之時,仍無人對他說實話。

令人稱奇的是,宮外,御林軍將領們公然開大會商量叛亂事宜,根本不怕有人進宮告密;宮內,連宮女們都知道外面的局勢已經不可收拾,但無一人敢跟隋煬帝說出實情。

普天之下,只有他一個人還被蒙在鼓裡。

三,上下相愚導致上下皆愚

不論是「愚民政策」還是「愚君對策」,在歷史上都取得了相當程度上的「成功」。而這種「成功」,實是國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魯迅先生曾說:「愚民的發生,是愚民政策的結果。」

愚民政策」培育了大量愚民,他們在真相被蒙蔽、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天天被灌輸著謊言,謊言重複一千遍 也就被認作真理。

愚民的大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固然使統治者的極權政治更加穩固,但同時又使整個社會充斥著虛偽、野蠻、愚昧、暴力,極易造成全國性的災難和浩劫。

清末,受清政府盲目排外政策的影響,愚民們成立了義和團,迷信中國功夫,號稱刀槍不入,揚言扶清滅洋,抵制外來文明。

這與當年伊拉克百姓誓言保衛薩達姆、與英美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場景可謂相映成趣。

慈禧太后也被愚民們所愚弄,信以為真,悍然向世界上最強的十一個國家宣戰,指望義和團滅掉洋人,除去她的心頭大患。

結果,這十一國中的八個國家組織了一支僅兩萬人的隊伍,從天津登陸,所向披靡,不久便順利攻進了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惶西逃。

這就是給中國帶來奇恥大辱的「庚子國難」

清軍和數十萬慷慨激昂的義和團如此不堪一擊,與伊拉克戰爭時英美軍隊長驅直入巴格達的場景可謂如出一轍。

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才意識到,她被義和團們騙了;薩達姆在被美軍從地窖裡拖出來之時,或許才認識到,他的人民欺騙了他。

然而獨裁者在大權在握之時,只會對自己成功地實行「愚民政策」而心中竊喜,不會認識到自己也在被人民愚弄,已經變成了一個傻瓜。

上面喜歡粉飾太平,喜歡用假大空來「鼓勁」、「凝聚人心」,下面便投其所好,偽造祥瑞,虛報政績,無所不用其極。

上級每想出一個拙劣主意,下級便齊呼聖明,無不贊同。

西元610年正 月,好大喜功的隋煬帝為了顯示國力強大,突發奇想,在洛陽舉辦了一次超大型國際盛會——大演百戲,「自昏達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巨萬。」

西域 各國的商人們奇怪地發現,他們在洛陽吃飯不用花錢,住宿免費。

酒店的老闆們都自豪地對外國客人說:「中國豐饒,酒席例不取值。」

外國客人還發現,洛陽街上 的大樹都纏上了絲綢,而路邊卻是饑寒交迫的貧民,便問洛陽市民:「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形,何如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

市人慚不能答。

隋煬帝本想搞 個「萬國來朝」的盛世形象工程,不料卻被傳為國際笑柄,而且貽笑後世。

作家、捷克前總統哈威爾在論及後極權主義時指出,意識形態的假面化、虛偽化、裝飾化和表演化是後極權社會的一個主要特點。

生活在後極權的時代,也就是生活在一個謊言的世界,每個人都只能在謊言中求生,必須承受與謊言為伍的生活。

其實何止是在後極權時代,只要實行專制制度,就一定是個上下相愚的社會,謊言成了維持專制社會運轉的潤滑劑。

專制統治者離開了謊言,便無法維持統治;人民離開了謊言,便不能生存。上下相愚,使中國深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魯迅語)而無法自拔。

極權時代與後極權時代的區別是,在極權時代,獨裁者的「愚民政策」製造了大批愚民,而臣民們的「愚君對策」又使獨裁者受到了蒙蔽,成了昏君。

上下相愚,渾然 不覺。而在後極權時代,人們大多看透了「愚民政策」的拙劣伎倆,但表面上都裝作堅信不移,裝聾作啞,樂見其敗;獨裁者對臣民們的「愚君對策」也心中有數, 但假裝相信。上下相愚,各取所需,習以為常。

需要說明的是,上下相愚,並非僅僅皇帝愚弄臣民、臣民愚弄皇帝,而是一級愚弄一級,形成的無數根相互愚弄的鏈條。每個人都是這根鏈條上的一個環節,既是騙人者,也是被騙者。

無論如何,一個上下相愚的社會絕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更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

只要專制體制存在,上下相愚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人民有充分的言論自由,才能從根本上打破「上下相愚」定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