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歌》
我們國父、首創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專制、建設了共和、產生了民主中華。
民國新成、國事如麻、國父詳加計劃、重新改革中華。
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真理細推求。一世的辛勞、半生的奔走、為國家犧牲奮鬥。
國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萬世長留。
民生凋敝、國步艱難、禍患猶未已。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大家要互相勉勵。
=================================================================
圖說: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圖)2013年11月10日在國民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致詞時,哽咽籲請全黨團結,在黨主席馬英九領導下「努力進前」
國父與國民黨─台灣立報 (2013-11-14)
國民黨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為誰團結?為何團結?」,如果沒有團結的理由與目標,團結不啻空喊。
有不少評論藉題發揮,把國父紀念歌還原到孫文的聯俄容共時期,意欲刺激國民黨重新連結工農大眾,或云「解決民生問題」。
有不少評論藉題發揮,把國父紀念歌還原到孫文的聯俄容共時期,意欲刺激國民黨重新連結工農大眾,或云「解決民生問題」。
但瞭解國民黨史的人都曉得,國民黨或孫文的左傾只是曇花一現,否則也不會有日後的寧漢分裂,更不會被中共逼得敗走台灣。
更別說,大陸時期的國民黨毫無「團結」可言,真正的團結反而是來台灣之後。那時,蔣介石肅清黨內派系,接著在島嶼的小範圍內有效實施軍事戒嚴,而非生即死的外部冷戰大環境,更強化了內部統治實力。所謂黨國體制首次練成。
號稱百年歷史的國民黨的團結僅此一次。孫文在1920年代的左傾,乃是失敗者、落寞者的感嘆,對國民黨的恨鐵不成鋼,溢於言表。
民國革命後,國民黨未曾有效統治過全中國;同樣地,孫文也從未有效領導過國民黨。因此,國父紀念歌,無法感召在場的十九全國民黨人,不是吳伯雄的問題,也不是嘲弄馬英九,而是孫文根本在國民黨內不起作用。
更別說,大陸時期的國民黨毫無「團結」可言,真正的團結反而是來台灣之後。那時,蔣介石肅清黨內派系,接著在島嶼的小範圍內有效實施軍事戒嚴,而非生即死的外部冷戰大環境,更強化了內部統治實力。所謂黨國體制首次練成。
號稱百年歷史的國民黨的團結僅此一次。孫文在1920年代的左傾,乃是失敗者、落寞者的感嘆,對國民黨的恨鐵不成鋼,溢於言表。
民國革命後,國民黨未曾有效統治過全中國;同樣地,孫文也從未有效領導過國民黨。因此,國父紀念歌,無法感召在場的十九全國民黨人,不是吳伯雄的問題,也不是嘲弄馬英九,而是孫文根本在國民黨內不起作用。
真正把國民黨變成團結政黨的是蔣介石,而且是來台後才發生。
是以,沒了戒嚴、沒了冷戰,甚至沒了強人的國民黨,又有何團結基礎?
是以,沒了戒嚴、沒了冷戰,甚至沒了強人的國民黨,又有何團結基礎?
而歷史條件不再的國民黨,又能靠什麼把自己政黨的命運與國家命運相結合?
選舉是工具,「執政」只是以政治為業的販子的利益,憑什麼讓群眾相信這個政黨值得託付?
更何況,國民黨的團結經驗不是靠理念的前衛,而是難得有效、但也再回不去的體制鎮壓。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國民黨戰潰前夕,不是輸在軍事武力,而是處於徹底失語狀態。相較於中共,斯時國民黨既喪失了文藝界的筆陣支持、又沒有可以號召人心的口號與旗歌,當中共宣傳最前衛的社會主義時,國民黨竟然復古到似有實無的「新生活運動」。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國民黨戰潰前夕,不是輸在軍事武力,而是處於徹底失語狀態。相較於中共,斯時國民黨既喪失了文藝界的筆陣支持、又沒有可以號召人心的口號與旗歌,當中共宣傳最前衛的社會主義時,國民黨竟然復古到似有實無的「新生活運動」。
高下立判。
現在唱國父紀念歌,便是政治復古,儼如當年推行新生活運動。
現在唱國父紀念歌,便是政治復古,儼如當年推行新生活運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