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桃花扇》是寫南明王朝興亡的歷史劇。
作品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索,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朽、動蕩的社會現實及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鬥爭,即作者所說的「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
這是全劇的主題思想,同時也體現了作者的藝術構思。
從《桃花扇》所展現的故事情節裏,我們是怎樣看到明代三百年基業的覆亡的呢?
當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下北京,清兵乘機入關的時候,馬士英、阮大鋮等閹黨餘孽勾結四鎮迎立福王。
他們忘記了中原未復,大敵當前,買妾的買妾,選優的選優,完全是一派腐化墮落的現象。
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們不僅絲毫沒有想到上下一心,團結對敵,反而假公濟私,自相殘殺,最後甚至調黃、劉三鎮的兵去戴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虛南下,成立剛剛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著覆亡。
馬士英、阮大鋮對於調黃、劉三鎮截防左兵的後果不是沒有想到的。
由於他們「寧可叩北兵之馬,不可試南賊之刀」(《拜壇》),認定了向北兵投降比向統治集團內部的反對派讓步好,就悍然採取了這一著。
作品中關於這方面的大量描繪,鮮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歷史教訓,確是有它深刻的現實意義的。
欣賞《餘韻》中〈哀江南〉套曲傳誦的名篇: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棲梟鳥。
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