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真相才是對歷史負責,看看現今台灣的官場現形記!

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國民黨,坐以待斃─黃暐瀚


國民黨,坐以待斃─黃暐瀚

換柱之後,藍軍大敗。

事已至此,再多說甚麼「其實票只是跑去同情親民黨」、「國民黨支持者只是沒有出來投票,基本盤其實還是在」,都已無用。

去年十月在國父紀念館外,挺柱支持者一聲聲的「選主席」呼喊,即將化為行動。

面對「柱姐再起」,國民黨內「憂心忡忡」。

黨內很多人擔心,主張「一中同表」的洪秀柱如果真的當上主席,將使國民黨本土派大舉出走,國民黨被迫「新黨化」。擔心歸擔心,形勢比人強,洪秀柱即將勝選黨主席,入主黨中央,幾乎已是不可逆的現實。

然而,誰來當國民黨主席?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事。要選出一個新的國民黨主席不難,但要贏回人民的支持,可不簡單。

國民黨的主席選舉,門檻極高。

1 作業費兩百萬。(此次降為160萬)

2 得曾任中央委員或中評委以上黨職。

3 獲得3%以上有效黨員連署。

選舉擁有門檻,理所當然,不管是政黨的內部選舉,或是中選會主辦的公職選舉,都有「門檻」。

然而,門檻的高低,合理與否?卻直接影響著社會的觀感。

首先,主席選舉的作業費為什麼需要200萬?

長久以來,有意參選黨主席的國民黨員多次提出這個問題。

每次黨中央都以「民進黨選主席,也要繳150萬」為例來解釋。這次因為選舉大敗,中常會決議將200萬,降為160萬。

不降還沒事,這麼一降,等於證明了過去收兩百萬,只是為了擋掉財力不夠的參選者,並非真有甚麼冠免堂皇的理由。

而且既然決定要降,那就得細算「到底是要作業甚麼」?

而不是平白無故短收40萬,意思意思。

尤其「錢的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國民黨的原罪,所謂「錢的門檻」,豈能不更加小心?

再來,國民黨的主席選舉,必須擔任過中評委與中央委員的黨員,才有資格。也就是說,僅1%的國民黨員,可以參選主席。

相較於民進黨凡黨員即可參選黨主席的規定,這個規範,如何「由下而上」?怎麼「海納百川」?

怎麼找到黨內真正的人才?

最後一個門檻,是3%黨員連署。

目前國民黨擁有的有效黨員約32萬,光是「黃復興黨部」,就占了快10萬黨員。

這樣個組成方式,幾乎等於「黃復興支持誰,誰就是黨主席」。

雖然黃復興的確是國民黨重要的中堅份子,但也因為這個成分太濃太排外,屢屢造成「黃復興支持的,黨內一定過關,正式選舉卻選不贏」的窘境。

早在2014年11月29日,九合一縣市長選舉大敗那天,就已經註定了2016年1月16日的失敗。

因為整整400多天,國民黨沒有任何令人民感動的「改革」,沒有「招募新血」,沒有「願景」,沒有「反省承擔」。

於是14年大敗,16年再敗,國民黨「Doing nothing, but wait. Wait for lose again.」,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從兩千年陳水扁勝選、2008年馬英九執政,到2016年的蔡英文台灣女總統誕生。

台灣已經歷經了「三次的政黨輪替」。國民黨如果還期待「第四次的政黨輪替」,現在就必須立刻開始,試圖站起來。

「黨主席選舉方式的改變」、「黨內路線大辯論」以及「黨產合理透明的處理」,都是急如星火的必要之舉。

然而,國民黨卻只為了所謂「時間不及」,並不打算召開「臨時全代會」,不開全代會,也就等於不會有「黨內路線大辯論」,更沒辦法降低黨主席參選門檻,讓每個黨員,都有機會參選主席。

甚麼都不做,甚麼都不改變,靜靜的等,等著下一次失敗的到來。

再說一次:「要選出一個新的國民黨主席不難,但要贏回人民的支持,並不簡單」。

改變得從現在開始。

若不改變,不管誰將成為兩個月後的國民黨新任主席,四年之後的「再敗」,都將是必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