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真相才是對歷史負責,看看現今台灣的官場現形記!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馬騜之聲


NCC,魚夫要檢舉賣偽藥的地下電台!

馬總統在2010年七月一日召開記者會,認為ECFA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契機,讓台灣可以與其他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提升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創造更多國內投資與吸引更多外商投資台灣。

ECFA  全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簽署經濟體:台灣與中國

協議內容:包括商品貿易(排除關稅和非關稅障礙)、服務貿易、投資保障、智慧財產權、防衛措施、經濟合作、經貿爭端的解決機制等,是一個涵蓋範圍廣泛的區域貿易協定。

適用範圍:這是一個區域貿易協定,意義是未來這架構將只適用於台灣與中國之間,屬於雙邊的自由貿易。

開放時程:按WTO架構,ECFA屬過渡協定,雖無強制性,但通常在10年內,兩邊必須完成約90%的商品服務免關稅,台灣與中國將互相大幅開放市場給對方。

然而,政大國發所特聘教授童振源指出,簽署ECFA三年來,成效卻遠遠不如預期。

首先,目前台灣只有與新加坡完成FTA的共同研究,似乎無法在短期內簽署FTA,遑論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簽署FTA。

其次,ECFA實施後,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沒有提升。

第三,ECFA實施後,台灣的投資動能仍持續下降。

第四,ECFA實施後,外商投資台灣仍持續減少。

第五,ECFA實施後,台灣對中國投資持續快速擴張。

第六,ECFA實施後,台灣的資金仍持續外流。


童振源說,馬政府說ECFA有利出口和就業,可以提高台灣產品競爭力,吸引外商投資:
但去年台灣對中國出口總體增長五.八%,早收清單項目卻僅增長二.三%;台灣產品在中國市佔率,也在去年下跌至六.六%,是一九九三年以來的最低值,顯示ECFA並沒有增加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

在吸引外資方面,童振源指出,過去五年外商投資台灣金額持續衰退,二○○七年尚有一百三十六億美元,○八年降到六十七億美元,○九年以後就維持在四十五億美元以下,去年更僅超過四十億美元,比前年減少六.八%;台灣在二○○八年至二○一一年,平均每年吸引外資占世界比重僅為○.二%,居東亞四小龍之末,甚至低於泰國、印尼與越南;其中二○一一年,總金額更是全世界倒數第二,僅贏非洲國家安哥拉。


馬英九當年宣稱「簽ECFA才能和他國簽FTA」,但童振源指出,台灣即將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簽署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但這兩個國家僅占台灣貿易總量的三.六%,對台灣的助益十分有限,無法根本改善台灣的國際孤立處境;相較之下,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已經與美國、歐盟、東協與印度等九個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造成相當大壓力。


對於馬政府稱,ECFA簽署後可增加廿六.四萬名勞工就業機會,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說,這是「天大謊言」,馬政府只計算台灣出口增加後,可帶動多少就業人口,刻意忽略開放中國進口後,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會有多少人失業;如果真的可以增加就業機會,為何台灣失業率還是居高不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