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真相才是對歷史負責,看看現今台灣的官場現形記!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台灣的長者們請聽青年的聲音─南方塑

圖說:前行政院長郝柏村10日出席新同盟會20周年成立大會,痛批318太陽花學運,他說由於政府的謙讓態度,讓台獨分子更為囂張:「不是學運,他們攻佔了立法院、行政院,這是政變,這是暴動!把過去60年來建立的民主聲譽,破壞無遺,我個人感覺非常痛心。」

台灣的長者們請聽青年的聲音─南方塑

六○年代的美國,學運鬧得天翻地覆。

大人主張嚴懲,唯有兩位長者願意聽取年輕人的心聲;他們肯定學運的正當性,對美國改革起了極大的影響。

台灣就是少了這種智慧公道的長者。

研究美國的,一定知道這兩位名人。

第一位是洛克斐勒三世(John D. Rockefeller III)。

他是洛克斐勒家族第三代的長子,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後來參與家族事業,特別是對他們家族的慈善、藝文,以及科學、醫療等方面貢獻最大。他是美國人都尊敬的開明、仁慈長者。

第二位則是曾任美國銀行董事長的藍德堡(Louis B. Lundborg),他是個理性、進步的銀行家,前陣子還領導一個高層委員會檢討美國銀行界的弊病。

我之所以特別提出這兩位,乃是美國六○年代學運時,學生們把美國搞得天翻地覆,簡直已到了革命的邊緣,藍德堡的銀行甚至被學生放火。

當時美國的大人們都對學生大力撻伐,主張嚴懲。

只有洛克斐勒三世和藍德堡主動去找那些長髮披肩、作風怪異的小孩來長談,聽取他們的憤怒。

由於和學生接觸得多,聽懂了學生的心聲,所以洛克斐勒三世後來寫了《第二次美國革命》,藍德堡也寫了《未來無衝擊》。

這是兩本影響美國極大的著作,在這兩本書裡,他們都以智慧長者的風範,看到了學運的正面力量。



他們在書裡都沒有抹黑學生,反而說美國能夠產生有理想、有熱情、敢憤怒的青年,乃是上天對美國的賜福。

他們是上流社會的名人,政府的問題他們也知道,所以學生為什麼會憤怒,他們也心知肚明。

因此他們理解,學運是有正當性的。

這兩位長者發出對學運肯定的正面聲音,對美國社會,當然產生了極大的改革作用。

洛克斐勒三世和藍德堡同情並肯定學運的那兩本著作,現在應不難找到。

我誠懇地請台灣的大人們,尤其是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去找來閱讀。

當一個社會出了問題,年輕人一定會生氣。

大人們真正需要去做的是:去聆聽年輕人的心聲,而不是板起臉孔來抹黑、否定。

藍德堡說,一個社會,如果年長者的經驗,能夠和青年的熱情與正義感結合,社會才會愈變愈好。

年輕人是我們的資產和希望,他們並非惡魔,何必去把他們妖魔化?

我對六○年代的美國學運,曾做過專案的學術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我對美國居然會有洛克斐勒三世和藍德堡這種頂級的名流,出來替學生講公道話,最為感動。

美國有熱情、正義的青年,但最難得的是,美國也有開明、智慧、肯聽青年心聲的長者,那才不容易。

洛克斐勒三世和藍德堡都是菁英中的菁英,而他們卻沒有去做保守派,這真是美國的福氣,而台灣就是少了這種智慧公道的長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