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真相才是對歷史負責,看看現今台灣的官場現形記!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紅包文化─JCLeeMD


紅包文化─JCLeeMD


回想我在台大醫學院學生時代以及當任住院醫師的時候,偶而有病人或家族贈送餅干或汽水之類,同學、同事之間戲稱這種贈品為「鴨子」(AHIRU─以日語發音)。

這仍起源於有一次台大外科的林姓主治醫師治癒一位鄉下的農夫,感激之餘從他的農場攜帶活的小鴨子,送給林醫師,不小心鴨子跑到中央走廊(中央走道)蹓躂,被人發現一問之下,才知有這種AHIRU,之後病人的贈品一概以AHIRU通稱,變成茶餘飯後的笑談之一。

李鎮源教授在大作中所說送禮物,最初乃起源於病患出院後的感謝行為。好像這個問題有一次親身聽過台大錢思亮校長說起他本人病好出院時也送了一件襯衫給主治醫師,到底主治醫師有沒有收他的贈品就不知道了。

「禮多人不怪」仍人之常情不可厚非。

六月二日的「自由報」上登有台大醫學院院長謝豐維說有台大醫院就有紅包存在的話,覺得沒有什麼根據,聽來好笑!

所謂「紅包」文化可以追尋到我的祖父、曾祖父的時代,漢醫(中醫)出診不收診察費,病人便以紅紙包銀票,所謂「紅包」相贈,多少不定,看情形而來。

紅色表示吉利,可乘好運而治癒皆大歡喜。

以我淺學所知仍有「包醫」的意思。

百年之後時間、環境的變遷改變了固有的意義,即先送禮,寄望好結果,習慣變自然,如果送者和收者目標一致達成就沒問題;結果不一致,效果不彰,就發生問題。

紅包引起的法律問題,我非法律專家,不必多談,但以普通的情理來講,社會的變遷風氣大開,許多原以為好事,到後來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仍對紅包歷史沒有研究的結果。

最近聽到一種說法即受紅包者說,如果不收紅包他會「忙死」,以紅包來限制他的工作量,這也是天下的大笑話之一,歸根究底,台灣的醫學教育課程中關於人文、社會倫理學的方面,大概沒有跟上時代的進步,又因近年台灣經濟發展之快,使在象牙塔中的貴人們也跟不上時代,制度的改革太慢,才會引起這種不必要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